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研究生思政教育 > 师风责任篇 > 正文

师风责任篇

【第四讲】杨辰:疫情防控中的六种信息技术

疫情防控中的六种信息技术

(主讲:杨辰博士)

主讲人简介:杨辰,管理科学系讲师、硕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文本挖掘、社交网络分析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广东省自科基金等科研课题。

内容简介:疫情的发生给各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力地保障了疫情防控措施的执行。本微课梳理了六类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信息技术应用场景。这些信息技术在疫情发生前已经在很多其他场景中得到了应用,在疫情防控措施的推进落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从多方面得到了实战的检验,我们也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分别进行了讨论和预测。

正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TU3Nzg4NA==&mid=2651017198&idx=1&sn=44acfb7e7b97c012817ab598215de792&chksm=8120691db657e00b956e708fee98ef2cb282166e23fce135853d936344baa5be914eb9e97977&scene=21#wechat_redirect

正文:

引言

疫情的发生给各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次微课将和大家一起梳理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出效能的六种信息技术方案,并对这些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由于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性较强,所有人群都属于易感人群,而有效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上市尚需时间,因此隔离相关肺炎患者,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是当前主要的防控措施。

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力地保障了这些防控措施的执行,本文梳理了六类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信息技术应用场景。这些信息技术在疫情发生前已经在很多其他场景中得到了应用,在疫情防控措施的推进落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从多方面得到了实战的检验,我们也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分别进行了讨论和预测。

一、防控云平台

疫情防控过程中能否及时和准确获取信息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政府和企业联手打造的疫情防控云平台,可以准确、广泛且快速地采集数据,掌握疫情期间的居民出行和人资流动信息。在疫情防控中,我们看到政府各级机构的云平台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常见的居民出入辖区扫码登记平台,在各交通卡口通行人员信息记录平台,以及电信通信轨迹信息发布平台等。

信息上云,实现了无接触信息传递,通过减少直接接触,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基于获取的全局数据信息,帮助了政府各部门设计应对策略,实施精准化、科学化和高效化的疫情防控方案,例如重点人员的监测,物资和人员的调配等。

不过,云平台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不同渠道信息的整合问题。很多部门和机构对信息进行了重复统计,而且口径也不同,如何汇集不同源头的信息,避免信息被重复采集、做到准确甄别和有效利用是这些云平台在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思考及解决的问题。

二、智能机器人

本次疫情期间武汉的医院出现了明显的人力(医生和护士)和物力(防护服和口罩)不足。对于一些容易感染高度重复操作简单的工作(例如患者及隔离人群的物资发放、患者长时间逗留区域的消毒工作)可交由机器人执行,减少医务人员与感染人群的接触,同时抽离出来的人手可再转向机器人不可替代的诊治环节。

例如,消毒机器人的使用。在具体使用中,机器人会根据消毒房间的空间、环境和人员逗留情况选择适配的消毒路径和消毒液。消毒机器人工作时间较长,清洁和消毒的速度快,避免了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

其次,在很多智能餐厅和智能酒店中已经广泛应用的送餐机器人,在隔离区的用户服务中也发挥了功效。隔离区大多由酒店或者宿舍这样的场所改造而成,相比现实人流复杂的环境,送餐机器人在隔离区的移动会比较通畅。但是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到达指定送餐地点后如何通知用户领取,以及在无人干预下的用户服务及其反馈等,背后方法和技术的设计还有待提高。

对于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机器人由于其自身特点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不过在应用中可以发现,目前主流的机器人能从事的业务活动还比较简单,场景单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在医疗机器人和陪护机器人等发展领域,对于具有更高识别处理能力的高端机器人的需求会越来越广阔。

三、物联网技术

城市防控的第一线是社区,在实际的社区防控中,人手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有限的社区工作人员需要面对庞大的社区居民群体。而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社区防控中人力不足的问题。

比如上海市在疫情中采用的智慧居家隔离防控系统,就充分运用了智能设备所提供的便利性。通过在隔离居民的门口安装智能门磁装置,可以实时了解居家隔离人员的开关门状态,并在后台形成信息提醒,实时推送到防控人员的手机终端上。如果居民有开门需求,可通过扫码二维码填写相应信息,系统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自动分类,及时提醒社区防控人员进行关注。

智能传感设备可以帮助有限的社区工作人员降低宝贵的人力沟通成本,使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一线工作中去。

四、人脸识别

仅依靠国家铁路局、客运中心、航空公司等登记的乘客乘坐记录来追踪和锁定需隔离的密切接触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在一些密集、封闭且无任何来往人员记录的公共区域如购物广场等也需要借助一些高效、便捷和准确的登记手段。

特殊时期,可考虑将人脸识别技术嵌入其他仪器中,发挥仪器的最大作用。例如开发人脸识别与热成像体温筛查一体机,安装至人员来往频繁且密集的公共区域(菜市场、车站、商业区),随时发现发热人员,并迅速追踪其行动轨迹,以加强疫情联防联控与筛查。

五、在线医疗

由于疫情期间公共交通运输供给减少,医院的潜在感染人群集中,导致其他类型病患出行的便利性大大降低。因而在线医疗的兴起和未来发展有益于减轻紧张的医疗诊断压力。具体而言,通过调动全国各地的诊断能力,分担湖北、浙江、广东等省份的医疗诊断压力,可以使更多的门诊医生和护士投入到疫情诊治的科室中。

在线医疗目前还主要是通过视频文字等形式进行沟通,未来的应用开发应该考虑对接专业的医学检查报告或者个人医疗记录等信息,为诊疗医生提供判断依据。其下游也可以对接现有的线上医药配送系统,实现新型医疗模式。

六、远程办公

带潜伏期的传染病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得到控制,并且这段时间将显著影响人员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最终影响国家很多行业的经济发展。为了减小这种不良的影响,线下工作应尽可能转为线上执行。在疫情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企业和学校已经开始了远程办公,远程教学等新的尝试。

很多科技企业也大力开发和推广远程办公和教育的工具及服务,例如钉钉、腾讯课堂等应用平台,可以提供多人共享和协同编辑的文件管理、无延迟性和无差异性的视频会话、准确传达和进度监督的任务操作等功能。在疫情结束之后,这种大规模的远程办公和教学的尝试,必然会对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推动信息技术使用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带来的隐私问题:

本文简单归纳了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的六种信息技术手段。人类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一直是最让受众担忧的问题之一,这也是信息技术发展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以人脸识别和在线医疗为例,可以进行以下探索讨论。一方面,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企业需自觉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并在疫情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彻底销毁数据,保护人员隐私。另一方面,一些可回溯的手段如区块链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亟待推动。其具备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及不可篡改等优点的可对隐私数据的使用和保护提供重要的保障。

结语

技术变革,一直在发生,危机只是加速了技术创新及其应用。在可预期的未来,远程办公、远程教学、5G技术、无人驾驶、物联网和智能机器人等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浪潮,期待这些技术能够助力疫情的早日结束!

发布时间:2020-04-01 20:31
来源:

关闭

Copyright © 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认证娱乐)标准版9.25.2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18045号

TOP
Baidu
sogou